“《楊門女將》經40餘年、數代藝術家的歷練,已經成爲京劇經典劇目之一,全國各省市都根據中國京劇院的演出本演出此劇,也是各地藝術院校京劇表演專業的大班學生必修教學劇目。《楊門女將》一劇在對外文化交流扮演了重要角色。”(摘自06年12月6日晚於澳門文化中心上演之京劇《楊門女將》場刊)
京劇是中國的一張藝術名片:從戲詞故事到藝術表演,從臉譜化妝到服裝造型,無不浸透中華文化數千年精華神髓。正因如此,今天京劇每每被用作對外“文化外交”首選。堪稱京劇藝術經典的《楊門女將》這晚來澳,主辦單位雖一開始已為“繁簡轉換”可能導致的錯漏先行致歉。但一場戲看下來,調兵“譴”將、“義”氣風發、識“徒”老馬……這些信手拈來的錯別字,也許不能全推在可憐的電腦身上吧?
京劇大師對藝術要求一絲不苟,既是對藝術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尊重。但藝術還藝術,説到行政配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也許,對藝術行政管理者來説,字幕校對這類“邊角廢料”工作比不上唱、念、做、打硬功夫,差不多就行了,犯不上太過執著認真。
細節究竟重不重要?毛主席曾說過:世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就切身觀察所得,今天的國人該是把主席的箴言忘了一乾二淨。據説,日本的餐廳普遍對細節相當重視,甚至連清酒的溫度、食桌上牙籤盒内牙籤的數目也有詳盡的規定。從這細節推論,日本能從當年戰敗國躍為現今在全球經濟、科技、文化上舉足輕重的國家之一,確非浪得虛名。
在中日甲午海戰前,日本曾派人到北洋艦隊偵察,當時的北洋海軍軍艦雖然在噸位、數量方面與日本不相上下,但日本卻發現中國軍艦的炮塔上居然橫七豎八晾著短褲、襪子。日本人分析:這是一支紀律鬆弛、管理混亂的軍隊,不會擁有強大的戰鬥力。至於海戰的結果,相信不用我多說了吧?
我更感興趣的是:如果從兵艦炮塔上晾曬的褲襪可以推算出一支軍隊的強弱,那麽,從今天舞臺上錯字不斷的京劇字幕,我們又可以得出什麽結論?
(刊於2006年12月21日《澳門日報》副刊 / 新園地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