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30日星期三

告一段落......

過去幾個月的生活就是一個字:忙!首先是一個兒童劇的劇本,然後是寫來寫去都寫不完的小説,再加上繁忙的工作,還有很多突發的事情,還有......總之,就是處於一種應接不暇的狀態。現在,手頭上最主要的工作完成了,突然,有了一種停下來歇一口氣的感覺。

將澳門的歷史元素參雜現代社會的故事情節,再加上一些科幻,甚至奇幻的元素,寫一個既吸引人又能有文化含量的故事,是我努力不懈的進軍目標,這次的嘗試讓我深深體會到“厚積薄發”的重要性,面對目標,自己還有很多地方要努力,也許,是時候考慮去讀一個與澳門歷史有關的課程了。

剛剛完成的這個小説故事,自己已經構思了差不多五年,雖然已經寫完了,不過,還有很多的想法,接下來,也許還會想辦法弄它一弄,不過,現在暫時不想去動他,在腦子裏糾纏了那麽久,就先讓他們休息一下,也讓自己休息一下。

如果不是因爲家裏有些突發事情,本來周末可以去參加一個短程旅行,想必可以好好放鬆一下,不過,無論如何,這個5.1倒是可以在家裏攤一下,一動不動也可以很舒服,或許,看套電影或讀本書也可以吧!

斷章寫意:真相 (奧運之火,二)

真相


一些中國民眾已經看到,虛假報導和偏見並不是最可怕的,只要有一個開放的輿論環境,允許充分的揭示和討論,它們就有走向真相和公義的機會。這次線民對於境外媒體的成功反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最早發現問題並及時反應的,是海外的中國留學生。他們製作的揭發圖像在BBS上自由流傳,也在Youtube這樣的著名網站上火熱播放。假如這些網路媒體都受到限制,那麼揭發進程就會遇到很多困難。……虛假報導對新聞價值的最大傷害,在於讓很多人進一步放棄了對客觀公正的信賴,而選擇了狹隘民族主義立場。他們從中得出結論說,普世價值都是騙人的玩意兒,只有國家利益的你爭我奪。他們甚至以此為依據說,撒謊也是一種“國際慣例”,從而對自己身邊或者歷史上的謊言予以諒解。“摘自長平“西藏:真相與民族主義情緒”,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http://www.ftchinese.com/)”


你認爲,遇上爭執的時候,到底是立場重要,還是真相重要?

真相,不是只有唯一的標準答案。真相,也絕非僅僅來自某一個人、某一個派的觀點。有媒體在國外的街訪,被訪者表示支持中國舉辦奧運,更應該讓全世界的人來中國看奧運。因爲只有這樣,大家才能看見這個真正的中國、了解這個真正的中國。不錯,中國,不僅僅只有一張面孔,劣質玩具、盜版光盤、黑心棉被是真相,可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現代化也是真相。

廣東省委機關報屬下的《南都周刊》副總編輯長平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站發表題為《西藏,真相與民族主義情緒》文章,提出拉薩事件“除官方的定性之外,能否准許媒體自由討論以進一步揭示真相?”文章刊登後掀起軒然大波,有網民質疑他“偏袒國外媒體,正在蛻變成反華媒體反華勢力的國内代表”,也有人質疑“查查長平老底,看看他是否被外國媒體資助、收買。”

這才是最可悲的地方,如果真相變得無關緊要,如果所有問題最後都變成一場“站邊”的爭拗,我想,不管你選擇哪一邊,都輸了。

(奧運之火,二)

斷章寫意:仇恨 (奧運之火,一)

仇恨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昨天說:“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的憤怒,可從中國各式網上留言版上輕易看到。很多留言都充滿了激烈的仇外情緒。(只可惜那是用中文書寫,西方人無法明白,)歐美年輕人也許會明白到,這些羞辱中國和中國人的(示威)言行,將對他們往後一生帶來深遠影響,遠超於今屆奧運之外。”(摘錄自2008年4月12日,香港《明報》)


看着電視熒幕上被重重鐵甲護衛的運動員和聖火,作爲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心態實在五味雜陳,我完全理解中國想融入世界、展現自我的急切心態。只不過,我想,大家也該是時候明白:未必所有人都願意和你做朋友,更不必強求所有的人都是你的朋友。

法國總統表示不排除抵制奧運的言論,馬上有憤怒的内地網友惡搞總統夫人的天價裸照,大大字標題寫:“科西嘉獨立,需要我們赤裸裸地支持”,更有網友聲言“如果西方支持藏獨,中國亦支持法國的科西嘉島、英國的北愛爾蘭、美國的夏威夷獨立”。比起電視上令人感觸的畫面,這些消息卻更讓我心情沉重。真的,親愛的同胞,你們不一定要獲得所有人的認同,更不要被憤怒掩蓋理智;你們要習慣示威標語、你們要容忍反對聲音,即使別人採取激進行動,也不要因此被激怒。是的,也許用“愛”未必一定會換回來“愛”,但用“仇恨”一定會換來更多的“仇恨”。讓我們想像一下:若在團團包圍和反對聲音裏,中國人依然心平氣和、溫文爾雅,對於荒謬的指責一笑置之、對於有道理的批評虛心聽取,反對聲音當然未必就因此消失,但中國人必定可以得到更多國際眼光的尊重—這也是另一種中華文明的對外展示,我甚至覺得,比起成功舉辦奧運所展示的崛起中國,這種文明的展示或許更有意義。

火炬傳遞之旅,中國派出的聖火護衛隊員高大威猛、身手敏捷,卻因執行任務手段機械強硬而被人詬病,甚至被倫敦奧運籌備會主席稱爲“惡棍”,姑不論指責是否有理,但在最近的畫面上,我發現這些萬里挑一的高手們也在改變:他們摘下了墨鏡、臉上也多了燦爛笑容,看得出,這些中國人在努力—雖然笨拙但卻誠懇地—和別人交朋友,這一份鍥而不捨,已值得大聲喝彩。

(奧運之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