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5日星期六

澳門特別行政區股份有限公司


對政府首度開腔表示欲以傾斜政策支持傳統特色飮食業的做法,陳澤武回應說,現時首要考慮是篩選値得保留的傳統及特色飮食業。雖無法建立完善公平的審批機制,但前提是該企業應該保持競爭力,對吸引遊客及推動旅遊業有幫助,値得當局協助其變革、重新包裝,迎接未來的機遇。

除保留傳統特色企業外,該商會亦希望與政府合作,從衆多飮食業中挑選優質名店,透過打造一批飮食名店,讓遊客食得更有信心。亦建議建立飮食業官方網站,於網站內提供特色美食店舖資料、介紹,並加入地圖作指引,好讓遊客在來澳前可先瀏覽本澳特色美食,為遊客提供更多方便。

摘自《澳門日報》2006年11月24日



澳門政府官員的思維越來越像生意人,澳門商人的思維越來越象政府官員。有時候我忍不住想,是不是他們上班的時候互相摸錯了門口?

自從政府把“文化產業”解讀成“飲食行業”之後,飲食業界好像終於等到了“大撈一筆”的機會,請注意:這“大撈一筆”不是在市場上大撈一筆,而是終於有機會名正言順的向政府“大撈一筆”!

先看:“該商會希望與政府合作,從衆多飮食業中挑選優質名店,打造一批飮食名店。”

等一等,不是我聼錯了吧?

商會與政府合作,“從衆多飮食業中挑選優質名店”,然後把他們打造成“一批飮食名店”?我真不知道原來澳門政府這麽厲害,有本事打造出“一批飮食名店”,簡直可媲美“英皇”發掘天皇巨星的風光。

我不知道你對認爲“44億東亞運物有所值”的澳門政府的判斷力有多大的信心,反正你是不用費心費力來説服我了。由商會來認可倒也具獨立性,姑且可以一試,但爲什麽商會今天要放棄自己的獨立性,主動去埋政府堆,來合作“挑選優質名店”?在連政府的哪一個部門可以來專業負責評定“優質名店”也搞不清楚的前提下,我說商會的動機裡一點“貓膩”也沒有,你信不信?

至於“建議建立飮食業官方網站,於網站內提供特色美食店舖資料、介紹。”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這上面的“官方”二字,應該不是我們慣常理解的“正式(Official)”的意思,而是“官老爺”的“官(Governmental)”字吧?

因爲如果由飲食業商會設立美食資料網站,其實早就該動手了,何必等到政府介入?每年數千万旅客來澳,如果業界有心的話,早可以和本地電訊公司、媒體商討合作,或者集業界之力,做個網站不會太難吧?而且,我們來算筆賬:如果每來澳旅客人次平均點擊2-3次、每個澳門人平均每天點擊1次的話,算起來每年這個飲食資訊網站的點擊率閒閒地也有數億之多,那不但可以起到積極推廣澳門美食之效,分分鐘還能利用這平臺大作網絡廣告營銷,進而還有可能將其發展成一門可以獨立贏利的大生意!

不過,習慣“不思進取”的澳門商家,當然不想冒無謂風險,所以,最好還是由政府來埋單好了。可政府有沒有想過,如果政府為飲食業推銷的話,那是不是也由政府來為這網頁裏所有的商家“背書”?如果食客根據網頁資料消費而受了氣、受了騙,政府是不是會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還是聽之任之,賠上“澳門政府”的信譽?而且,政府用公帑來為幫飲食業做生意,那澳門的旅行社可不可以要求政府來搞一個“官方網站”?而澳門的補習社、時裝店、書店又可不可以提出同樣的要求?政府是不是都去滿足?而如果不是的話,爲什麽單單飲食業可以呢?

澳門政府收賭稅、批地皮,公共資源在來來去去同一班面孔的人們手裏玩個不亦樂乎,卻忘記了一個政府應有的態度:公平、公正、公開。永遠將公共的、整體的、永續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用一個生意佬的態度來管治一個城市。

好,既然政府在忙著選項目、投資、做生意,那麽,身爲業界代表的商會呢?

“陳澤武回應說,現時首要考慮是篩選値得保留的傳統及特色飮食業。雖無法建立完善公平的審批機制,但前提是該企業應該保持競爭力,對吸引遊客及推動旅遊業有幫助,値得當局協助其變革、重新包裝”如果說政府那叫“自身定位角色混淆不清”,那身為業界代表的商會就有些在胡鬧了:他們該做的事情不去做,不該做的事情倒變成一支又臭又硬的“攪屎棍”。“篩選値得保留的傳統特色飮食業”?如何“篩”?如何“選”?而怎樣的飲食業才算具備“傳統特色”?“值不值得”又由誰來説了算?而如果連商會自己也承認“無法建立完善公平的審批機制”,那請告訴我,你們還凴什麽在澳門的飲食市場裏橫衝直撞?

在自由市場經濟裏,除非業界違規、違法,否則,真正有“篩選”資格的,只有市場和顧客。我不知道怎樣的商戶會被他們“篩”出去,但怎樣的商戶會被他們“選”進來,並由當局用公帑(又是公帑?)協助其變革、重新包裝,我還是大概曉得:若你是默默無聞小商號,只曉整些“免治牛肉飯”之類的東西,我看希望不大,但若你和某些高官、商家大佬頗有背景淵源,我想,你會有很大機會被當局協助變革、重新包裝。沒錯,因爲你的確很有“特色”,那“就是與衆不同”的“澳門特色”。

幾乎可以預見,整個鬧劇的結果就是:那些創新的、真正需要幫助的、不知道怎麽開口的、只會埋頭苦幹的商號不會得到什麽幫助、扶持、關心,而那些有後臺的、具背景的、懂得澳門遊戲規則的商家,可以安心地用公帑來做自己的生意。至於所謂“澳門傳統特色飲食”?等個三五七年,你且看看澳門是否擦的亮“美食天堂”這塊招牌。這個賭,我倒很願意和你打一打。

反正,我越來越覺得一世夠運的澳門正在慢慢陷入一場即將降臨的“惡夢”:錯位的政府官員和商家大佬、執政能力一塌糊塗的政府官僚系統、滯後落伍的法律法規制度、虎狼環視的外地財團巨賈、軟弱沉默的本地傳媒、無動於衷的大部分澳門市民。如果這是一家上市公司,我問你:你會不會打算長期持有它的股票?

不過,我倒有個建議,在此且向政府進一言:不如乾脆就將澳門政府變成一家上市集團公司,每年的賭稅是經常性收益,將其他所有的公司、土地、資產都轉換成固定資產。行政長官就是集團總裁,保安司長是保安總管,經濟財政司是財務總監、土地公務運輸司是固定資產副總裁、行政法務司是人力資源兼行政部、法律部副總裁、社會文化司就是員工福利事務專員就好,至於其他部門,也各按企業架構分工,總之,所有的澳門人只要有身份證就是股東(我也不介意那些高官們可以多分一些股份)。然後,整間公司走去香港或者美國上市(說真的,我信任他們那裏的“證監會”多過這裡的什麽“審計署、廉政公署”,還有這些局、司、行政長官的監督能力。)分了認股權之後,我們可以慢慢引進人才,法國的、英國的、美國的、日本的,來者不拒,只要有能力,全用高薪把他們請過來,哪裏還有什麽外勞問題?反正一切以股東利益為依歸,我們就是要一個盈利能力超強的澳門。

等公司業務上了軌道,我們就坐等自己手上的股票升值好了。想想美國的Microsoft、Google,中國的Baidu製造了多少從此衣食無憂的百萬、千萬、億萬富翁?當然,你有能力的話,隨便留在這裡作生意。不然,也盡可找個地中海或南太平洋小島養老。

什麽?我們的下一代怎麽辦?傻啦,只要鈔票進帳源源不絕,哪裏都是天堂,而如果養尊處優的澳門人實在仔仔女女生得太多,就召開一次股東大會好了,到時,荷包漲漲的我們自有財技高手專家來研究新的拆股方案。

2 則留言:

匿名 說...

一語中的...請容許我引用一下你的文章..
上星期前跟一些香港朋友討論澳門...他們的立場是現在澳門好像各方面都很好, 而我看不過眼的行事方式,制度,陋習等等是歷史文化演變而成,可能是最適合澳門的, 改變,用另一套方法的話也許不進則退...
我反而覺得是他們不太了解澳門的問題....你的文章, 正正反映了事態的嚴重性.

匿名 說...

匿名者: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香港的問題在於,他們對於自己的政府也有很多不滿,因此,很多時候往往傾向於利用別的地方來批評香港政府。這是他們的目的,所以就很難客觀的來評論澳門。而且,很多時候,身為過客身份來看待一個城市的眼光和角度也會和原地居民很不同。

我認爲,澳門的問題還是要澳門人自己來解決,只有建立一個良好的公民社會,自己來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澳門的長治久安之道。

當然,澳門長期的殖民經歷,澳門人的“當家做主”“參政議政”的概念還在萌芽之中,甚至,關於“澳門人”的定義,澳門人有什麽特點?怎樣的人才算澳門人?澳門人和内地人,香港人的分別又在哪裏?這一系列關於澳門人的身份認同問題都有待討論,解決,當然,這又牽涉到另外一個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