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開業初期,有内地客投訴賭場太靜,沒有一般華人聚賭的喧鬧聲。簡博賢對此自有一番見解:“中央政府開放自由行,不但是想在經濟上幫助港澳,而且更想内地居民對西方社會禮儀有親身體會。”亦因如此,永利拒絕本地化……留在澳門三年多,簡博賢不懂中文,不看當地報紙;可是他對澳門的民情及歷史卻了如指掌,儼如一位澳門通。“有很多事情,連我們地道澳門人都不知道,反而Grant比我們還清楚。”永利澳門公關傳訊經理梁碧紅說。(摘自 “簡博賢:賺錢才更實際”,《濠宅2007—澳門崛起》,香港經濟日報有限公司出版,2007年5月)
如果某人在倫敦、紐約居住,一句英文也不懂、一份當地報紙也不看,他卻説自己是個英國通、美國通,你信不信?同樣的例子,如果發生在法國、甚至北京,語言換成法文、普通話,恐怕也同樣難以令人置信,偏偏充滿特色的澳門“就是與衆不同”。
其實,拒絕本地化的永利並沒有什麽可以怪罪的,正如好萊塢歡迎成龍、章子怡,而遍佈中、港、澳的標榜上等生活的樓盤廣告,卻幾乎清一色是鬼佬鬼妹,無關種族歧視,只是商業需要。但在澳門,如果一間堅持“拒絕本地化”的外資商業機構不但生意滔滔,甚至最後竟比本地人更了解這城市,那我們這些“本地化”的本地人也許該是時候深思:我們的本土性,到底出了什麽問題?
本土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好的、對的,談到本土化,也不一定就要將一切都毫無變革地全盤保留。我更願相信,簡先生拒絕與之“本地化”的,是封閉保守、因循守舊的“本地化”思維方式;是一味保持沉默、明明見到問題也不吭聲的“本地化”生活取向;是不求專業精進、得過且過、含混過關的“本地化”工作態度……如果真是如此,我想,要坐下來認真聽永利上課的,除了來自神州大地的自由客,還要加上五十萬其實並不怎麽了解自己居住的這座城市的“本地人”。
如果某人在倫敦、紐約居住,一句英文也不懂、一份當地報紙也不看,他卻説自己是個英國通、美國通,你信不信?同樣的例子,如果發生在法國、甚至北京,語言換成法文、普通話,恐怕也同樣難以令人置信,偏偏充滿特色的澳門“就是與衆不同”。
其實,拒絕本地化的永利並沒有什麽可以怪罪的,正如好萊塢歡迎成龍、章子怡,而遍佈中、港、澳的標榜上等生活的樓盤廣告,卻幾乎清一色是鬼佬鬼妹,無關種族歧視,只是商業需要。但在澳門,如果一間堅持“拒絕本地化”的外資商業機構不但生意滔滔,甚至最後竟比本地人更了解這城市,那我們這些“本地化”的本地人也許該是時候深思:我們的本土性,到底出了什麽問題?
本土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好的、對的,談到本土化,也不一定就要將一切都毫無變革地全盤保留。我更願相信,簡先生拒絕與之“本地化”的,是封閉保守、因循守舊的“本地化”思維方式;是一味保持沉默、明明見到問題也不吭聲的“本地化”生活取向;是不求專業精進、得過且過、含混過關的“本地化”工作態度……如果真是如此,我想,要坐下來認真聽永利上課的,除了來自神州大地的自由客,還要加上五十萬其實並不怎麽了解自己居住的這座城市的“本地人”。
1 則留言:
說通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