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2日星期四

【李爾‧在此】聽見澳門孩子的笑聲

曾在香港上演並廣受歡迎的兒童音樂劇《森林之王》,在其原創劇團—香港大細路劇團的慷慨相助與本地新進藝團—小山藝術會的積極推動之下,終於在澳門亮相,一再加演之下,連開五場。不但讓我們在劇場裏聽見澳門小朋友快樂的笑聲,也為澳門帶來本土兒童劇創演的一線曙光。

對此類兒童劇演出來講,故事情節的驚險曲折反而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演員在臺上的演繹,哪怕再“無厘頭”的情節,只要演員們夠生動誇張、生鬼搞笑,也能在“平常”處演繹出“不平常”來。因爲這次演出的劇本、導演都來自香港,質素應已有一定保證。因此,演出成敗與否的關鍵,便落在一眾本地選角的“演員”們身上。由於“澳門版”演出陣容從“香港版”的六位增加到十三位,因此,平均下來,每位澳門演員的角色負擔便沒有那麽“吃力”。整場演出中也不難看出演員確實已全情投入,歌舞部分也帶來驚喜。但舞臺上不同演員在經驗、技巧上的差距還是產生了一些配合上的瑕疵。雖各人表現尚有參差,但整體效果並無“失禮”。而相當值得一提的,是劇中“狐狸”扮演者—鄭君熾。從《愛在地球毀滅時》到《鄭和的後代》再到《森林之王》,他的舞臺演出水準提升之快,令人為之驚嘆,他的演出技巧和舞臺潛能,足以讓一直在“演員”方面欠缺亮點的澳門劇場增色不少。

反而劇本方面還可以再做一些“本地化”工作。該劇盡顯童心之餘,不忘對當下時事作些“調侃”,比如電視報道一段裏就“玩”香港兩個電視臺一餐,既然來到澳門,是否也可以“玩”一下澳門電視臺(雖然,從強調“和諧”的本地社會風氣來看,成事機率應不高)?而許多劇情細節上,仍有濃郁香港味,如果適當加入一些澳門元素,相信臺下澳門小朋友和家長應該看得更過癮吧?該劇落墨在“動物”與“人”的關係上,從動物的角度來看人的世界。然而,如何讓“這地球不僅屬於人類,人與動物並非主人與僕人的關係,而是共享同一世界的鄰居”這觀念作更深一層的演繹與發揮,可以作爲下次重演(如果有的話)的發展方向。

最後要提一提,這次演出的觀衆手冊水準相當不俗,有別於以往的本地演出不太重視周邊細節的做法(亦可能是源於資源的不足),令人更多一份驚喜。美中不足的是手冊内文字多且細小,那最後冗長的十條“測驗題”也未必符合小朋友們的口味。建議設計者可考慮加入一些小遊戲或是可以讓小朋友剪裁出來的立體主角動物公仔一類的小玩意,相信可以更加完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