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8日星期四

(斷章寫義)安重根與沈志亮 

李 爾

1905年,在日本武力脅迫下,日韓簽署條約,韓國喪失主權,對於像安重根這樣的民族主義者來說,這不僅僅是個人,而是民族的屈辱,因此他在1907年投身韓國義兵運動,對日作戰。伊藤博文雖然被認為一直奉行對外擴展政策,但是在合併韓國的問題上,他主張不要過快。因此他遇刺後,主張立即日韓合併的政治力量成為主導者,1910年,日本迫使韓國簽署日韓合併條約,開始了對朝鮮半島長達三十六年的殖民統治……這樣的結果,自然不是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想要達到的效果,只有回看歷史才發現,原來他變相地加快了祖國被合併的步伐。【摘自:《怎樣的他們》,閭丘露薇,上海《外灘畫報》,2014年1月30日,總第577期。】



    剖析“刺督案”背後的複雜政治原由之前,且讓我們先看看刺督行動為澳門帶來的政治影響──中葡雙方對“沈志亮刺殺亞馬留”一案有着不同解讀:刺客和被刺殺者在各自陣營均被視作“民族英雄”(上世紀矗立於葡京酒店銅馬廣場的銅馬像,就以英雄般的姿態描繪了亞馬留遇刺的一瞬,至今澳門仍有不少以“亞馬喇”紀念命名的地點)。事實上,在始於十六世紀席捲亞洲的“殖民大時代”裡,類似沈志亮的“刺客”絕非孤例:1909年,一位叫做安重根的朝鮮人,在中國哈爾濱火車站刺殺了當時的日本樞密院議長、兼任朝鮮統監的伊藤博文,安重根事後在法庭受審時聲明:“我是為了具有四千年歷史的祖國和兩千萬同胞而一舉處決蹂躪朝鮮主權擾亂東洋和平的奸賊。正因如此,我的目的是正大光明的。我作為一個國家的人民,盡了自己應盡的義務。”




    現在看來,這位在韓國被視為“抗日民族英雄”、被日本視作“恐怖分子”的安重根,其實和澳門的沈志亮有着驚人相似之處,而回顧兩起刺殺案件的餘波,我們也驚訝地發現歷史的吊詭──就像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無意中反而加快了韓國淪為日本殖民地的進程,沈志亮“刺督”之舉,也變相加快了葡國奪取澳門土地及管治權的進程。

    (沈志亮與亞馬留 · 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