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一出生就在走向死亡。
.
生死長短因人而異,但所有人從一出生就在慢慢走向自己的生命終點,這,確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
既然如此,我們還忙些什麽?每天營營役役又是爲了什麽?我想,也許我們心裏面存著這麽一個信念:爲了我們的下一代能過得更好,爲了我們的這個世界更美麗,即使我們的生命在幾十年後終結了,但我們知道,這個世界還會為我們的後代而存在,而且,會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美。
是嗎?
手上拿到今年1月號的《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封面照片(見上)讓我觸目驚心:那一片曾經遮天蔽日的亞馬遜雨林,如今只剩孤木一棵。
過去這40年來,將近20%的亞馬遜雨林被夷為平地—比此前歐洲殖民時代的450年間所砍伐的還多。實際百分比可能遠高於此。科學家擔憂未來20年將會再減少20%的林木。屆時,亞馬遜雨林生態系就會開始瓦解。而作爲地球之“肺”的亞馬遜的消失,會加快地球溫室效應達50%。那麽,像恐龍一樣,人類滅亡的日子就不遠了。不同的,是恐龍還是在被動的情況下接受命運。而我們卻是興致勃勃地自掘墳墓。
我們可以做什麽?在這個全球人類共同面對的生死攸關的問題面前,身在澳門的我們還能置身事外?在全球有識之士群起為我們的下一代出力的時候,我們還有資格作茫然不知,在爲更高的GDP,更高的遊客數字,更多的高樓大廈而歡呼雀躍嗎?
現在。很多環保團體開始行動起來,呼籲全球消費者抵制那些不遵守“綠色規則”的跨國企業,像麥當勞這類的企業也已經在被迫對他們自己的供應商的生産供應以及環保狀況提出要求,在全球化消費主義的大趨勢之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相關鏈接:
1. 2007 年1月號《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