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9日星期四

【李爾‧在此】《白雪雪》:一堂快樂、自然的公民敎育課




香港近日就“洗腦”與“反洗腦”而爭個不可開交的“國民敎育”話題,不難牽動一水之隔的澳門人思考,而一齣剛於港澳兩地巡演的兒童劇或許可為我們在一片鬱悶糾結的政治氣氛下,提供一節清新感人的小註腳。澳門文化中心上演的《白雪雪》(White)是蘇格蘭卡菲輪劇團(Catherine Wheels Theatre Company)於愛丁堡藝穗節聲名鵲起之作,該劇二○一○年在愛丁堡藝穗節首演,隨即奪取愛丁堡藝穗節新作奬、先驅天使奬及完全劇場奬,其後更橫掃多項歐洲劇場大奬,再從歐洲一路巡演至亞洲,成績驕人。《白》的故事很簡單:在一個純白色的小天地裡,兩個朋友每天過着簡單規律的生活——洗臉、刷牙、吃早餐,打掃乾淨一座座白色鳥巢,迎接從天而降的白色鳥蛋,細心照顧牠們。可有一天,天上竟有一隻紅色鳥蛋跌落這個白雪雪世界,更帶來一場色彩繽紛的天翻地覆大變化……充滿創意的純白舞台設計、異想天開的裝置燈效、鬼馬別致的演出道具、醒目趣致的色彩想像、簡單易明的英語對白,加上演員豐富的肢體語言以及幽默的演出,令此劇突破地域界限和語言藩籬,吸引了各地的大小朋友。該劇以“顏色”為主題,從前半段“白色世界”到後半段“彩色世界”,將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就以“白”而言,從白色帳篷、白色鳥巢、白色衣褲到羽毛、牛奶、雞蛋等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白色物件,令小朋友感覺熟悉又特別。還有如兩個朋友用轉板分享同一份早餐、接住空中飛蛋(還能辨識Boy或Girl)並放入白瓷托杯……均在簡單平實之中透出幽默趣味,不同語言背景的小朋友也容易理解,難怪輕易俘獲從歐洲到亞洲的大小朋友的心了。




《白》的故事令人窩心,舞台演出亦創意滿溢,但最令人驚嘆的,還是簡約表面下饒有深意的“公民敎育”意涵:兩個朋友努力維持白色世界的純粹性,其中一位更狠心將非白色的紅色蛋扔進垃圾桶,但富同情心的另一朋友偸偸將紅色蛋救出,細心照顧,因為不論顏色,每個蛋裡都有一個小生命,而每一個生命都應受到關懷照顧——“All life are born equal”這一核心價値在每個大小朋友眼裡都順理成章。事實上,現場當紅色蛋被扔進垃圾桶的一刻,不少小朋友緊張地大叫起來,對於生命的平等尊重,原就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雖然,在種族問題複雜的英國社會,我們可為“白色蛋”和“顏色蛋”加入“白色人種”和“有色人種”的象徵詮釋,但此意涵還可拓得更深更遠,更進一步引導我們思考社會應該(以及如何)接受“單一”或“多元”的價値思考。最後,當“白雪雪”世界變得色彩繽紛起來,全場氣氛也達到高潮,小朋友們興奮地追逐、分享漫天滿地的彩色紙條,和演員玩成一片,還有甚麼“公民敎育”比起這個更快樂、更自然?



《白》適合零至一百歲的觀衆,因為大家從中可各有思考得着,絕不兒嬉的兒童戲給我們帶來不少衝擊。而有一則題外話是,在筆者觀演時,身邊某家長全程在對子女“解說”——從英文詞彙補習到情節推測考試,“白色英文點講呀?”“跟住佢哋會做咩呀?”,大概想利用一切機會將各種知識和練習塡滿子女大腦,可惜卻剝奪了子女獨立觀察和思考的機會,也再次令人反思我們的敎育觀念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觀演場次:二○一二年七月七日晩七時半,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