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2日星期四

【斷章寫意‧反思民主系列之一】民主就在生活裡

民主就在生活裡
三權分立、司法審查、聯邦制、媒體監督、非政府組織監督、投票等這些制衡機制,我們早已通過書本耳熟能詳,但是從小接受的教育卻是把這些詞匯揉成一團,扔到“虛偽的資產階級民主”的籮筐裡不予正視。“西方的民主全都是騙人的東西”,是我們時不時能聽到的論斷──對於那些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極盡嘲諷之能事,確實是中國社會的奇異景觀之一。不了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絕了解,並為這種拒絕而洋洋得意。中國早就改革開放了,現在很多中國人可以全球到處留學、旅行和出差,但不幸的是,很多人並沒有克服精神上的閉關自守。“精神開放”並不是說要去無條件地頂禮膜拜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而是指放下以前所積累的成見,保持一點虛心,一點好奇心,暫且擱置政治上的判斷,真正出於知識的興趣,去從細節上、從實際事務上觀察、比較不同社會的運轉方式。只有當一個人觀察那些書本裡的詞匯如何在現實政治中展開時,才能認識到民主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腳踏實地的公共生活方式。(摘自《民主的細節︰美國當代政治觀察隨筆》,劉瑜著,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6月)


最近,澳門社會正就“政制”議題討論不絕。但弔詭之處在於,以自己平日觀察所得,大部分澳門人對此其實並不關心,甚至故意躲避有關的討論。社會有此現象,難道是澳門人特別“政治冷感”?抑或澳門人對社會“政制”現狀滿意至極,認為沒必要再加以額外關注?依我看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是我們甚少將“民主”與“生活”關聯起來──民主,不只是一個政治名詞或抽象概念,民主,其實是融合在我們日常每一天的生活裡面的。只不過,澳門實在缺少像劉瑜這樣的學者,為大家將滲透在生活裡的“民主”一點一滴地剖析出來,攤在我們面前,讓大家恍然大悟:平日自己在生活裡所經歷的林林總總的問題,原來真正的根源是在這裡。要真正深入探討民主,我們是時候跳出陳義高章的宏大敘事或立場路線之爭,嘗試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來了解“民主”的真正意義。

(反思民主,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