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5日星期四

(斷章寫義)帝國的博弈 

李 爾
…… 如今這個往昔入大於出的城市,因上述原因(原來從貿易貨物過境得到的利益,受到新興的英國人居留地香港的競爭)無法以國庫的歲入支付一半的費用。如今,可以這樣說,澳門是一塊完全重新改建的居留地。閣下將會看到您在多麼嚴重、困難的情況下出掌澳門政府,陛下對您的博學與經驗、對您的堅強性格,對您的愛國熱誠寄託了多麼的信任,而委以閣下如此重要、光榮的使命,冀希克服一切在您的使命中將遇到的困難。【摘自:〈葡萄牙海事暨海外部長法爾考給亞馬留的指令〉,《生存之道:論澳門政治制度與政治發展》,吳志良,澳門成人教育學會,1998年。】
                      
    
    沈志亮的義憤與衝動、亞馬留的輕敵與傲慢、徐廣縉的遲疑與無奈……當我們回望“刺督案”中的各個關鍵人物——就如大多數歷史事件一樣——會發現:很多看似巧合的歷史瞬間總存有某種必然性,事隔已遠再加上受後世意識形態影響,如今要完全還原“刺督案”真相恐非易事,但審度其時國際局勢,我們不難發現,在“刺督案”背後,其實是中葡(及其他西方國家)等帝國之間的一連串博弈。

                          1850年的維多利亞城(曾被稱為女王城)。(網上圖片)

   “刺督案”發生前,中國剛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簽下《南京條約》割讓香港,由於香港擁有較好的深水港,在英國宣佈為“自由港”後迅速發展,澳門的貿易港地位一落千丈,葡國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另一方面看在各國眼裡,一個龐大富裕的中華帝國,原來竟如此不堪一擊,因此葡萄牙決定放手一搏——一改以往與明清政府的合作態度,手段漸趨強硬,意在改變對澳管治現狀:1843年,葡方提出按“香港模式”處理澳門問題遭中方所拒,於是葡女王瑪利亞二世於次年9月將澳門列為海外自治省,1845年11月20日再宣佈澳門為“自由港”,同時派“鷹派”軍人亞馬留出任總督,嘗試憑武力建立殖民管治……後有解讀“刺督案”者,將“刺督案”的發生歸於亞馬留個人的“專橫跋扈”恐是“見樹不見林”——看似偶然的“刺督案”,結局其實早在開場前就已寫定了。

(沈志亮與亞馬留 · 十) 

                                                Queen Maria II of Portuga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