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8日星期四

“既唔打得,又唔睇得”的澳門

廣東話裏有一句話:唔打得,都睇得。

偏頗一點的話,或許可以這麽理解:一個人有多少斤兩,看外表,也多少可以看出一點。

對於人如此,對於一家公司,一座城市,一個國家,或多或少,這道理也可以同樣適用。同樣一間金沙(Sands),在澳門和在新加坡,居然有兩個相差如此之遠的“樣”,港澳碼頭那個“大膠卷”固然令人眼冤,離島那座四平八穩的大傢伙也型不到哪裏去,難得還有人把那叫做澳門“新地標”,甚至,成爲外地遊客來澳門的必到之選。此時此刻,我能夠想到的,是一句成語:南柑北枳。

爲什麽金沙在澳門和在新加坡有如此不同的面孔?我的理解是,生意人的原則是“投其所好”,新加坡政府希望自己的城市裏面有什麽樣的建築物,打造什麽樣的娛樂方向,金沙的老闆就會配合,至於澳門的政府,有沒有要求?有沒有方向?自己做不好規劃,就不要怪別人交不出吸引人的方案。

當然,還有一點,無可否認的,是有關品位。

鼠有鼠穴,蛇有蛇蹤。只要你去看看,經常來澳門遊玩的遊客,經常在澳門出沒的人群,就會明白這個城市的“品位”,究竟是怎樣。其實,澳門的建築物完全體現出這個城市的品位:“悶”,那些千篇一律的建築物,就像這裡悶的要死的生活,而最近的轉變又加了一個字“亂”,那主教山後面的龐然大物,東望洋塔前的超高巨樓,雖可怪在貪官和奸商身上,但要沒有我們這些總喜歡忍氣吞聲的小市民,恐怕也沒有這麽容易成事吧?

2010年開幕的“新金沙”(新加坡金沙)
Special Thanks to Mr.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