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6日星期三

“小說面面觀”講座



由澳門基金會、澳門筆會、澳門日報出版社合辦“澳門中篇小說徵稿”活動已於上月十日公佈結果,六部得奬小說分別為鄧曉炯《迷魂》、梁淑淇《小心愛》、李宇樑《上帝之眼》、寂然《救命》、初歌今《蓮花之後》、太皮《愛比死更冷》,澳門日報出版社將於本周六(廿九日)下午四時假澳門文化廣場舉行上述六本小說的新書發佈活動,並由其中四位得奬作者寂然、梁淑淇、鄧曉炯、太皮主講“小說面面觀”講座,與讀者分享創作心得。


是次出版的六部小說各有可觀,鄧曉炯融合歷史題材與科學幻想,梁淑淇思考命運與眞心相愛,李宇樑書寫靈異而反映現實,寂然鋪張震撼案件而寫出小城當下的驚心狀況,初歌今以橫跨珠澳的愛情故事揭示移民城市的衆生相,太皮寫年輕人的愛慾與輕狂,這些澳門人講述澳門故事的作品,以不同的面向展示澳門小說的魅力,並且在不同程度上為澳門小說開拓出嶄新的題材和叙事風格。澳門日報出版社在“澳門中篇小說徵稿”活動公佈結果的一個月內即投入新書的製作,務求把澳門文學的最新成果讓讀者先睹為快。


“小說面面觀”的四位主講者皆為澳門小說的中堅好手,寂然是本澳富創新精神及寫作技巧多變的小說家,曾出版小說《月黑風高》、《撫摸》等,其小說多次獲評論家撰寫專題論文,亦曾被改編為舞台劇及錄像短片;梁淑淇曾多次獲得澳門文學奬的小說奬項,獲中國“盤房杯”優秀小說奬,她曾與寂然出版小說合集《雙十年華》;鄧曉炯是小說家和劇作家,他曾獲澳門文學奬小說組冠軍,今年他創作的兒童劇《魔法寳石》在本澳公演,大受歡迎;太皮是本澳新秀小說家,他的長篇小說《草之狗》曾在本報連載,《愛比死更冷》是他近年的力作。


“小說面面觀”講座由澳門作家黃文輝主持,四位講者將詳述今次新作的創作歷程,分享小說創作的經驗,並與參與者互動交流,歡迎讀者及文學愛好者參加。出席者將獲贈一套三款的六本小說書籤;講座後即場售書簽名,以七折優惠饗讀者。


時間:11月29日(周六)

下午4:00

地點:文化廣場展覽廳

主持:黃文輝

2008年11月20日星期四

【斷章寫意】No! We Can’t.

美國是一個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的國家,對於這一點如果還有任何人心存懷疑、對民主的力量還表示疑慮的話,今晚就是對這一問題的最好回答。”(摘譯自奧巴馬勝出總統大選當晚之演講詞,http://www.barackobama.com/ )

“I am asking you to believe, Not just in my ability to bring about real change in Washington…I am asking you to believe in yours.” 這話,真讓人聽了蕩氣回腸、永誌不忘。美國的選舉機器全力開動起來,的確讓人心潮澎湃。難怪《白宮群英》(The West Wing)能吸引香港前特首董建華追看、甚至連英國首相也要向劇本主筆討教治國之道,而又有幾個女孩子能不被那個文筆犀利、風度翩翩的Sam迷倒……這不就是最好的“國家行銷”?

戲劇是生活的鏡子,雖是虛構,也總要有點現實基礎,否則,我們將澳門拍入電視,也來激蕩人心一次,讓編劇寫咱官員在民衆前慷慨激昂、振臂高呼“Yes! We can.”你信呀?《白宮群英》有市場,就因它令人覺得“真實”,靚仔Sam的現實版,不就是奧巴馬身邊的首席文膽——費夫洛(Jon Favreau)?這毛頭小子夠膽自薦為寫了兩本暢銷書的奧巴馬擔任“寫作指導”,而更難得的,是奧巴馬唯才是用,讓這個流連華府網吧的二十六歲後生仔盡展寫作才華,成爲新任美國總統的得力筆杆。這本身不就是個“nothing is impossible”的美國夢?

來,聽聽這段:“今晚,就讓我們捫心自問——如果我們的孩子看得見下一個世紀;如果我的女兒也能像安·尼克森·庫伯一樣幸運地活到一百零六歲,那麼他們將會看到怎樣的變化?我們又會取得怎樣的進步?對我們來說,現在正是為這些疑問找出答案的機會。這是我們的時刻,這是我們的時代……我們呼吸與共、我們充滿希望,當我們面對譏笑、懷疑以及別人對我們說我們不行的時候,我們將用凝聚人民精神的永恆信條作出回應:是的,我們可以(Yes! We can)!”不是我滅自己人志氣,在演講這回事上,中文真的輸了英文九萬條街——你有冇聽過真正讓人激動和回味不已的中文演講?我們政商名流的嘴巴一張張沉悶乏味,那些“光榮、偉大、正確”的陳腔濫調,只能聽得我們窩着火在心裏說:“No! We can’t.”。

(“誰的未來”系列,二十)

2008年11月13日星期四

【斷章寫意】叛國者(III)


愛“國”=愛“政府”,因此批評政府等於不愛國,老先生,您這個填空題填錯了。您可曾仔細推敲過孫先生的老生常談:政府是人民的“公僕”?愛“國”=愛“人民”,愛國要以愛人民——也就是你和我和街頭賣蚵仔煎的老頭——為出發點……我們也常說要愛鄉、愛家;但是可沒人說愛“鄉”就是愛“村幹事”,愛“家”就是愛那個“掌櫃”的,那麽愛“國”怎麽會變成愛“政府”呢?(摘自:“容忍我的火把——與一位告密者的溝通”,《野火集——二十周年紀念版》,龍應台著,時報文化出版,2005年9日)



毫無疑問,這一晚,是屬於奧巴馬的:電視上,一群揮着星條旗的女孩雀躍地高喊:No more Bush!——我相信沒人懷疑這群美國女孩的愛國之心,可她們爲什麽會(而且可以)不愛自己國家的總統?甚至決定用自己的一票把這總統(以及他領導的政府、代表的政黨)趕下臺去?當大家談論“愛國”話題的時候,以上場景,真是一道要細想慢答的思考題。

講起“叛國者”袁崇煥,想起一個對自己影響深遠的人——我的中學歷史老師。袁崇煥的故事,就是他給我們講的,也就在那堂課上,我們開始熱烈討論“叛國”話題——一派同學認爲:國家只是個抽象概念,愛國,就應等於效忠國家的執政代表——崇禎皇帝;另一派卻認爲:崇禎這個昏庸無能的執政者,人民(包括袁崇煥)還有沒有繼續效忠的必要?老師用一連串問題為我們的爭論添加了令人深省的附註:如果你是當年納粹德國的國民,看見國家機器正在毫不留情地滅絕猶太人;如果你是當年身在南京的日本國民,見到國家軍隊正在瘋狂屠殺幾十萬手無寸鐵的中國百姓,作爲一個忠心愛國的國民,你會如何效忠?又向誰效忠?

不知當年那位循循善誘的歷史老師如今安在何方,但我真的對他滿懷感激:是他令一個十四嵗的小男孩開始思考“國家”、“政府”、“人民”的不同概念,也開始思考“忠誠”兩字的真正意義;是他令一個十四嵗的小男孩明白,原來,超越國家、種族、宗教之外,還有更珍貴的、值得全人類用鮮血和生命共同守護的普世價值——人道、自由和正義。

(“誰的未來”系列,十九)

【斷章寫意】叛國者(II)

袁崇煥



許多人都會盲目相信別人告訴他的話,假如你真的想成功,千萬千萬不能隨意聽信別人的話。親自檢視每一件事,用你的眼睛驗證每一件事。美國名將巴頓將軍說:“當每個人的想法一致時,就表示根本沒有人在用大腦。”(摘自:《投資大師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成功的人生,成功的投資》,Jim Rogers著,洪蘭譯,遠流出版,2008年9月)


後人研究袁崇煥冤案,常把責任歸咎在昏庸專斷的崇禎皇帝和他身邊那批弄權的宦官身上。其雖中矣,卻非盡然。其實,京城那群偏聽偏信的百姓,才是“功不可沒”的幕後幫兇——袁崇煥飛馳千里拱衛京城,閹黨趁機編造“崇煥要逼明朝簽訂城下之盟”的謠言,在城中不明就裏又不求甚解的老百姓推波助瀾之下,謠言迅速傳遍京師,亦傳到多疑的崇禎耳裏,為袁的“叛國罪”又增“鐵證”。而所謂“學術界”也眼盲耳聾、稀里糊塗,“明之士夫,明之清議,竟無有恕崇煥者。”亡國在即的大明都城裏,人們就這麽認定自己有份除去禍國殃民的“叛國者”,一個個爲之人心大快,史載,處決袁崇煥時,“京師百姓爭買其肉,頃刻立盡。開膛出五臟,百姓群起搶之,得其一節者,和燒酒生噬,血流齒頰間,猶唾地駡不已”。那些道聽途説的老百姓和士大夫只知盲目高呼“皇上英明”,卻從沒想過應探知真相,更沒發現自己正變成閹黨利用的工具。今天,我們把賬全算在崇禎和宦官頭上,實在有欠公允——就算當年來一次真正民主的“全民公審”,我看,袁崇煥恐怕還是難免一死。

日月如今換新天,道理卻始終不變:就“維護國家安全”事宜立法——不管古今中外、不論哪朝哪代——當然必要,維護人民的安定與安全、國家的獨立和完整,是每個國民的法律責任和道德義務。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千萬不要忘記袁崇煥用生命留給後人的教訓:今後,我們這些小民百姓如何確定不會被有心作惡的奸臣壞人蒙蔽雙眼、把愛國護民的好人當“叛國者”送上刑場?而當我們自以爲義正詞嚴地痛斥“叛國者”的時候,又如何確定自己不是當年那些“血流齒頰間,猶唾地駡不已”的糊塗百姓中的一員?

(“誰的未來”系列,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