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是一本名為《一隻狗的生活意見》的書啟發了孟京輝,創演出這齣在北京東方新天地先鋒劇場上演的《兩隻狗的生活意見》:劇中的主角,兩隻分別叫來福和旺財的狗,離鄕去城市尋找幸福生活,然而,城裏的世界卻並非想像的那麼美好;四處碰壁之後,他們對生活產生了各種意見,而這些意見卻是他們簡單的頭腦所無法理解的生存難題:街頭賣藝、參加明星選秀、走投無路去當保安、被富人收養又被抛棄、被打狗隊打得遍體鱗傷……
導演孟京輝沒有故作高深的玩弄“先鋒”概念,反讓我們在劇場裏嗅到一股濃鬱的“天橋雜耍”味道,《小鴨子》、《花房姑娘》、《Yellow Submarine》、《I do wanna be your dog》等現場演奏的民歌小調或搖滾金曲,加上傳統貫口段子、評書、現代舞,甚至對經典舞臺劇《雷雨》的爆笑解構以及對《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尖銳諷刺……各種戲劇元素像一鍋大雜燴,統統毫不客氣地被拿來用之。
這個小劇場演出放下身段回歸市民大衆,戲,不但讓普通人看得明白,也讓普通人看得高興。這一點,亦着實反映在晩晩座無虛席的小劇場觀衆群身上,也足讓身在澳門的我們羨慕不已。
整齣戲僅有的兩名演員,是有“孟氏戲劇金牌爆笑組合”之稱的陳明昊和劉曉曄,也是全劇的核心與靈魂所在。兩個多小時的高強度表演量不但顯示了他們學院派的紮實舞臺功底,也再次證明:小劇場演出的精髓還在演員,不管玩什麼形式,好演員往往能從平凡中演出不一般來,而這類需要將各種劇場元素有機融合在一起的表演,就更加考驗演員的實力。
這裏面,其實也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演員們在小劇場裏歷練自己的演出技巧和舞臺經驗,而從小劇場裏“孵化”出來的演員也往往能成為主流正統劇場、電影電視甚至商業演出的人力資源供應來源。反觀澳門,就正缺少了這麼一類鍛煉戲劇表演人才的不同層次舞臺,(黑體)正如本地藝術節、音樂節等曇花一現式演出機會,往往只能匆匆忙忙將火候未夠的演員送上大舞臺,不但容易自暴其短,更要常靠內地或香港的“外援”過關。而缺乏常設的、具層次的遞進式磨練空間與演出機會,演員的經驗和技巧便難以有所積累,其後果不但影響了本地演員的數量與質量,也更窒息,甚至扼殺了本地表演藝術向下紮根與長遠發展的可能性。
在《兩》劇裏,孟京輝採取了偏重商業噱頭的流行“惡搞”手法。引人矚目的當屬惡搞人藝版《雷雨》以及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還有惡搞宋祖德和張鈺。此外,劇中演繹男女偸情片段,演員在幕後利用燈光剪影做出性交姿勢,從舞臺效果來看,這些場面設計都不難博取觀衆的笑聲和掌聲,只不過,如何在“針砭時弊”和“惡搞媚俗”之間取得藝術平衡,也是我們在大笑和拍手過後應冷靜下來仔細思考的議題。
刊於6月14日《澳門日報》,文化-演藝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