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30日星期二

《某編輯部的60天攻防》

上一期《亞洲周刊》内的一篇報道,提到日本 NHK的一套紀錄片【激流中國】。 今天晚上,終于看到了其中的幾集。

《某編輯部的60天攻防》講述了内地知名雜誌《南風窗》的60天,攝製組走進《南風窗》的編輯部,讓我們看見故事背後的故事,以及不能被講述的故事,在紀錄片裏,我們看見内地媒體在挖掘事實真相,擔當公衆喉舌的全情付出。原來,寫一個故事可能真的會冒著生命危險,策劃一篇報道可能會遇上滅頂之災。正如《亞洲周刊》引用中國網民的話:“很心酸。也很無奈......中國媒體做不到,而日本媒體做到,這就不必計較了,問題是,今天有人紀錄下來,就是爲了帶動更多的人去思考,去奮鬥。” 這些話,竟讓我想起了情況驚人類似的澳門。
中國的媒體英雄在爲了中國人的未來艱辛邁步,片尾用了魯迅先生的話“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就漸漸成了路。”那麽,我們自己的路,又何時邁步?

推薦你看一看,中國媒體人的故事!

激流中國 - 喉舌與良心
(如果網路速度慢,片子會斷斷續續,可在按了“開始”鍵之後再“暫停”,等灰色下載綫較長之後再播放)

2 則留言:

匿名 說...

看完這段片子之後,除了對內地的記者感到無比的敬意之外。亦不禁感到澳門的主流媒體在沒有"南風窗"和"市民"的記者所受到的那麼大限制的情況下,仍未能充分發揮本身應該可以發揮的作用。這可能就是傳媒自我管制的可怕之處。

匿名 說...

除了自我管制以外,欠缺獨立思考,不敢將自己放在“監察者”“公權維護者”的地位,都是澳門媒體的死穴,本地媒體不以公衆為念,反而以被權貴看重而沾沾自喜。

而這些,也未必就是澳門的問題,其實是整個華文媒體的生態,這也許和華人從小受到的教育,所信奉的“學而優則仕”的意識形態有關。大家鑽在一個小圈子裏,拉幫結派,各為其主。

所以,華文媒體在國際輿論的權威,地位,形象都很難真正成功建立起來,和所謂“二十一世紀=中國人的世紀”的大趨勢更是格格不入。

不過,如果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越走越穩的話,我倒是看好中國大陸的媒體,因爲其勝在規模巨大,隨便一份報紙雜誌也可以達到十萬甚至數百萬,千萬的發行量,而只要言論平臺慢慢開放(無可否認,和十年前比較,今天的中國内地已經開放了很多,有些話説出來十年前就要判刑坐牢,現在講出來都沒有問題,當然,距離真正的言論自由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可以預見將來大陸版的“CNN“,“BBC“,“New York Times“就會慢慢出現。

不過,我想自己應該是看不到這一天的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