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1日星期一

(轉載) 俞可平:中國改革的四大障礙

俞可平:中國改革的四大障礙

  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北京大學中國政府創新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主編的首部中國政府創新藍皮書《和諧社會與政府創新》昨天發佈,該書指出,目前政府改革創新主要有四大障礙。  

和諧不簡單等同於“穩定”  

首先,各級政府官員對於和諧社會的建設路徑還沒有明確認識。比如,有的把和諧簡單地等同於“穩定”,採用傳統的手段措施來加強對社會的控制,消除不同意見及聲音,壓制而不是疏導社會矛盾;有的把完善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簡單地理解為擴大政府權力,加強社會管制,因此採取各種措施來排擠市場和公民社會在完善社會管理體制中的作用。這些錯誤、片面或扭曲的理解說明,要把和諧社會這個社會共識轉化為公共政策,必須推動政府觀念的改變。  

部門利益遏制公共利益實現  

其次,部門利益、個人利益的形成和鞏固影響政府內部的和諧,遏制公共利益的實現。部門利益的典型表現是審批權和壟斷經營權,個人利益的典型表現是權錢交易,它們主要從三個方面遏制了公共利益的順利實現:一是干擾了公共政策的制訂,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政策的目標指向和資源的分配對象;二是限制了公共政策的執行,以自己的利益得失作為執行政策的標準,造成政策無法落實或者某些有利於它們的效果被放大;三是破壞了政府作為公共利益總代表的形象,影響了政府的整體行動,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的蔓延成了社會差距拉大的一個因素,激化了社會不公平感和階層之間對立的情緒。  

公共服務機制建設滯後  

第三,公共服務機制和配套機制建設的滯後制約了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提供。管理好投入與增加投入同樣重要,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有效機制。在相關機制建立過程中,要遵循三個基本原則。一是顧客導向,要根據社會公眾的要求提供他們最為普遍需要的公共產品;二是公平,要保證所有應該享受某種公共產品的對象都能獲得這種產品;三是責任,要建立有效的問責機制來監督公共服務機制的運作。  

部分官員過於求穩貽誤時機  

第四,一些官員的意識和能力還難與政府職能的轉化相適應。目前,部分官員在意識和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一是缺乏對公眾的服務意識、責任意識。二是缺乏解決新問題的新方法。三是缺乏開拓新領域、發揮新作用的勇氣和能力。一些官員或者囿于知識的限制,或者害怕出錯,抱殘守缺,過於求穩,結果貽誤了改革和發展的時機。  

“政府創新不能搞政績工程,切勿搞政治秀。”

昨天,俞可平在首部中國政府創新藍皮書《和諧社會與政府創新》的發佈會上強調,要善於總結各級政府的改革創新經驗,及時將成熟的改革創新政策上升為法規制度,從制度上解決政府創新動力問題。  

地方政府創新空間很大  

現在,有很多地方政府抱怨,說政府創新是中央的事,我們地方怎麼能改革?俞可平說,“這是一個誤解。”地方要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進行改革,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另一方面,中央的制度政策給地方留了很大的制度空間。地方完全可以按照中央的精神,從各地實際出發,大膽進行創新實驗。其實,這一年來中央推廣的許多制度最初都是地方政府改革創新的產物,像政府採購、行政審批、黨支部書記的選舉等。  

政府創新需有整體戰略  

俞可平認為,政府創新尤其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衝破陳舊觀念的束縛。另外,政府創新需要有整體戰略和長遠戰略,使之具有可持續性。如果政府創新方面做出一個不恰當的舉措,或者是一些不恰當的制度規定,它的影響就會非常長遠。如果政府創新制度有錯誤,它的代價是非常大的,很多代價不能夠用經濟成本來計算。  

改革創新應有制度保障  

俞可平指出,政府的改革創新,需要有良好的制度保證,否則許多大膽的舉措就會因為沒有制度保障而無法推出。在這裏,要正確處理法律合法性與政治合法性之間的相互關係。法律的合法性,就是符合法律條文的規定。政治的合法性,就是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被人民群眾所接受、所認可。法律的合法性最終要符合政治的合法性,要進行修改相關的法律條文,鼓勵符合人民群眾利益的改革創新行為。“我說過,不進行制度性改革,不從制度上保證政府的創新,甚至一些成熟的政治改革也會停步不前。”他強調,要善於總結各級政府的改革創新經驗,及時將成熟的改革創新政策上升為法規制度,從制度上解決政府創新動力問題。  

喜歡作秀成為部分官員頑疾  

俞可平說,政府創新不能簡單地一刀切,不能簡單地學別人的經驗。就國內來說,各地的情況非常不同,尤其在縣鄉兩級地方政府,一定要按照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政府現狀、公民素質、幹部素質,幹部群眾的實際要求和宏觀社會政治環境的具體條件,既積極主動,又實事求是地進行政府改革創新。他提醒,政府創新不能搞政績工程,切勿搞政治秀。現在,喜歡搞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喜歡作秀已經成為地方黨政幹部的頑疾,改不掉的毛病。政府創新如果也搞成形象工程,就不是簡單的勞民傷財,就會嚴重影響政府的公信力。所以,政府創新一定要腳踏實地的,少說多做,重在落到實處,重在人民群眾的滿意。  

三大領域改革將會有突破  

有記者問,結合四屆中國地方政府改革創新獎的實踐,哪些領域最有可能出現您剛才談到的突破性的改革舉措?俞可平說,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公共服務改革,我覺得這三大類都會有突破。他舉例說,比如政治改革,這次中央特別強調黨內民主和基層民主,就可以有一些突破。像鄉鎮領導產生方式,如果能用公推公選,在更大範圍進行推廣就會有新突破。

來源:南方都市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