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3日星期四

(斷章寫義)刺殺亞馬留

(斷章寫義)刺殺亞馬留 

李 爾


沈志亮,名米,以字行。先世福建人,貿遷來澳門,遂家於前山寨南之龍田村。生而倜儻,慷慨尚義。道光十六年,英夷闢馳道,毀居民墳墓,滅骸骨。和議成,復大辟之。酷甚於前。民畏夷,莫敢爭訴,官置不問。志亮先墓亦受害,思所以報之。【摘自:《香山縣誌(同治)》,中山檔案信息網,http://www.zsda.gov.cn,2015年4月】               

                                                         (圖片來源:《澳門日報》)

    今年一月,本澳作家穆欣欣編劇、澳門基金會和江蘇省演藝集團京劇院共同打造的新編近代史詩京劇《鏡海魂》在澳門公演,重新掀起不少有關這件發生於1849年的“刺督事件”的關注。事實上,沈志亮刺殺亞馬留一案,對澳門的影響可謂相當深遠——它不但是澳門管治權變更的重要分水嶺,更在地理形貌上大致界定其後百餘年的中葡勢力劃分,自然也引起了不少澳門創作人的興趣並將之納入創作視野(又以回歸後為甚)。除了穆欣欣之外,還有第六屆澳門文學獎的兩篇獲獎小說,均不約而同以此為題,包括陳志峰的《獨臂將軍》和鄧曉炯的《刺客》(收錄於“澳門文學叢書”《浮城》一書內,今年4月出版葡英翻譯單行本),還有澳門足跡於2009年上演的《冇眼睇6:望廈1849》和第十屆澳門城市藝穗節演出的《龍田戲班興亡錄》,以及2013年本土年青作者楓靈出版的《澳城記事——望廈1849》繪本等作品,也均是從這段歷史出發的藝文創作。

    日前受澳門文學節邀請赴本澳高校主持講座,席間談到亞馬留遇刺事件,我請現場澳門大學生聽過此事者舉手,竟不過寥寥兩人,再問可有人知曉刺客姓名?全場居然無一!歷史煙雲散盡,英魂卻未留名,着實令人唏噓萬千。但雖說歷史不應忘亦不可忘,但歷經歲月蒙塵,加上後世各種意識形態的投射,有時也可能給原本簡單的事件籠罩重重迷霧,令有意探求者前路莫辨、舉步難行。而若重新審視“沈志亮刺殺亞馬留”事件,也許首先應返回歷史現場,看看沈米揮刀的那一瞬,究竟發生了甚麼?

    (沈志亮與亞馬留 ·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