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8日星期五

你錯了這裡最好的時候。


“你錯過了這裡最好的時候。”

這是我們辛苦爬上青洲山,打算看看慕名已久的修道院的遺址的時候,我身邊人對我說的第一句話。

我不知道應該怎樣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這種混合了遺憾、失落、憤怒、鬱悶、沮喪、不解的情緒讓我覺得任何文字也無法形容。

四百多年來,這座小山和這座修道院默默地看著城市變遷,看著在自己身邊的人生活慢慢富足起來,不料,等這些人兜裏有了錢,第一時間竟是先要剷平了這裡來發財。這片土地反而因爲以前的貧窮、落後,所以才能安然無恙。

這是怎樣的一種諷刺?

我不知道政府將這裡賣給了什麽公司,也不知道這發展商會將這處古跡作何處理,我甚至對這片土地也沒有了家的感覺。因爲,如果,這裡是我的家,爲什麽看見別人在自己家裏大興土木、東拆西毀,我卻只能像傻子一樣站在這裡?

我不知道澳門小城最後會變成什麽樣子,也不知道將永遠消失的城市記憶還會有多少,我好奇的,是居住在我們先輩好好保存下來的、令澳門人爲之驕傲的文化遺產上的澳門人以及那些滿口説辭的高官巨賈們,等到五十年後、一百年後,我們的後代會用什麽樣的語氣和文字來議論我們。

錯過了這裡最好時候的人,其實,何止我一個?



(BEFORE)

1604年就有人在這裡建屋居住,並且上演了無數中葡交往歷史紛爭和故事。每一磗,每一石,都浸透了厚重的歷史。2002年藝穗節的《呼與吸的傳與奇──遺失的歷史,片斷再現》就在這裡上演。







(AFTER)


今日,它的模樣真的讓人心酸。



【斷章寫意】來不及說再見

“我們強調保留城市的記憶是保護好城市的歷史真實。能夠體現真實的只有實物。那麽我們就必須尊重歷史,無權對它們任意宰割,把閲歷豐厚的城市最終變成亮閃閃又‘腹内空空’的暴發戶,變爲失憶症的患者。如果我們真的這樣做了,我們的後代便會在未來的變得千篇一律的城市裏,一邊茫茫然無所憑藉,一邊罵我們這一代無知與野蠻。”(摘自《思想者獨行》,馮驥才,花山文藝出版社,2005年)


上個星期天,在澳門地理學者黃就順和幾位青洲“原居民”的帶領下,一大班人參加了一次尋訪青洲歷史的徒步之旅。

金國平在《青洲滄桑》一文中提到:1603年,耶穌會駐澳視察員范禮安神甫、耶穌會學院院長卡爾瓦略發現青洲,並在此起造屋居住。一轉眼,四百多年過去,這青翠小島的變化又何止“滄海桑田”?然而,雖著走訪腳步慢慢深入,心情卻越來越沉重:青蔥美麗的青洲山如今已被“開膛破肚”,綠油油的山林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裸露的澄黃山體和轟鳴的挖土機。

爬上青洲山,慕名探訪那座修道院遺址:2002年藝穗節,植池無限、紫羅蘭舞蹈團及民政總署聯合製作的《呼與吸的傳與奇──遺失的歷史,片斷再現》就在這裡演出。但這據説歷史比“大三巴”牌坊更悠久的修道院的今日模樣,卻讓我忍不住黯然淚下:不知道發展商要將之如何改建,總之,爲方便施工出入,原建築石欄被打掉、修道院牆壁被砸開一個大口子,建築材料和機器更是堆滿一地……

我突然發現,自己對這座城市的過去還不甚了了,城市的發展,就已急切得連承載記憶的舊建築都沒有了容身之地。在這座修道院裏,到底曾發生過什麽故事?我們還有沒有機會去了解它隱藏的澳門歷史軌跡?今後,青洲的歷史能否在真實歷史建築的依托下得以保存和宣揚?這些問題,我統統不知道答案。

我只知道:對於曾屬於這城市的某一段過往記憶,我已來不及向它說再見。


2007年5月13日星期日

【斷章寫意】澳門的聲音

“遊行爆衝突” (《澳門日報》2007年5月2日頭版標題)


五聲槍響,令澳門在短短一周内成爲各地媒體的報章頭條與關注焦點。我注意到,遊行當晚身邊朋友的談論素材,幾乎都來自兩間香港無綫電視台,而其後的討論,許多也源自外地媒體的報導。但是,外地媒體的報導,由於對澳門一知半解,也有為爭取收視率而刻意將某些衝突畫面戲劇性放大,因此,這些文字、影像、評論所折射出來的,未必是事件的真貌全相。有朋友就從香港急急打來電話,說本想來探我,不過看到電視上澳門這麽“亂”,只好臨時取消行程,還關切地問我是否“安然無恙”?被朋友弄得哭笑不得的我,最後還要反過來安慰她。

也有朋友接受香港媒體訪問,其間問對方記者:“這兩天,這(遊行)話題在香港很Hit呀!”對方搖搖頭回答:“最多過一個星期,讀者很快就會將這事抛在腦後了。”是的,The Show Must Go On,對以獵奇、八卦、甚至還帶了點幸災樂禍心態的外地媒體和觀衆來講,這次遊行,也許不過是茶餘飯後打發時間的娛樂之一,但問題的根源在哪裏?能否得到正視和解決?並不是他們關心的焦點。

但對生於斯、長於斯的澳門人來説,這裏面的思考卻變得相當沉重:事件爲什麽會變成這樣?那些遊行人士的身後,到底有什麽辛酸?高舉標語口號的人群裏,是否有唯恐天下不亂的滋事分子?鋼盾鐵甲後面的警察,是否也有不足為外人道的苦衷?對抗和仇恨,往往來自欠缺了解和溝通,而如果真正屬於澳門的鏡頭和筆能走進真實的人群—他們也許就是你我的鄰居、同事、親友,讓真正屬於澳門的故事能被講述、讓真正屬於澳門的聲音能被聽見,那麽,大家是不是會在内心多一份理解、同情和包容,少一份戾氣、憎恨和冷漠?

要知道,對外來匆匆過客而言像豪華舞臺和主題公園的這個地方,卻是屬於我們每個人的永久家鄉。

2007年5月9日星期三

聽見衆人的聲音:關於澳門“五一”的紀錄

衝突,槍聲,無辜傷者。

遊行事件發生至今,各地媒體報告推陳出新,不過,相信在一日萬變的資訊社會,這些記憶將會漸漸淡薄,甚至被人們遺忘。很快,除了五聲槍響,三百米外鐵騎士的離奇倒地。人們便什麽也不記得了。

本來,我們的媒體不是可以走近人群,從最貼近的角度去探求,去追訪,看看在混亂表象下盤根錯節的真正問題,用最人性,最生活的角度,向我們講述一個又一個真實的澳門故事,爲什麽?爲什麽?除了整版整版的“譴責聲明”,“表態啓事”,我們能不能在文字上,在鏡頭上看到一個更加真實的社會,一群真正理性尋求出路的有識之士呢?

用了幾天時間,去看很多的Blog,有澳門人的,有香港人的,從他們的角度,我隱隱約約窺探到這次事件的真貌,對澳門人來講,這是怎樣的一種無奈?

我將自己的搜尋所得開列在這裡,希望你也能有所得益。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提醒自己:如果每個人都只懂一味保持沉默,便永遠也無法看得見真相與公義。

5月11日補記:昨天在香港《明報》副刊看到刊登有關澳門五一遊行事件的文章,其標題(據説,是出自澳門作者之手筆)讓我到今天仍回味無窮:“萬眾放歌,卻似獨唱(引自澳門藝穗節2004演出《冇眼睇3之仔故事,她說……》原創音樂《異相》中歌詞) ”

事件親歷:
- 澳門「五.一」遊行淺見(太皮,愛比死更冷) (1), (2), (3), (4) ,(5)
- 你拍得未夠好,因為你走得未夠近 ...(家龍工作室)
- 我們記錄了2007年5月1日(家龍工作室)
- 勿忘我(家龍工作室)
- 五一遊行實錄圖片 (家龍工作室)
- 影.五一 (Mengjoe)
- 記“五一” (好一場了無濕意的雨)
- 五一大遊行 (黑白異境)
- 澳門5.1暴動現場 (澳門濠江中學初三學生 鍾志豪 拍攝)
- 五一大遊行!! (攝影藝園,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網站論壇)
- 五一遊行 (輕談淺唱)

推薦評論:
- 那五下槍聲之後…… (煲稀小脂)
- 善良的人,別向弱者投石 (煲稀小脂)
- 從歪理到己所不欲 (煲稀小脂)
- 當訴求變成一條新馬路 (林玉鳳,澳門日報)
- 遊行問 (林玉鳳,澳門日報)
- 鳴槍示警的通識 (林玉鳳,市民日報)
- 槍聲蓋不了對城市發展的詰問 (林玉鳳,明報)
- 不遊行者的五一心事 (寂然世界)
- 澳門人,說出你的心事 (寂然世界)
- 現在,我們應該幫誰 (寂然世界)
- 把勞動日還給他們 (張翠容,真實筆記)
- 天橋下的槍聲 (淩谷,澳門日報)
- TDM節目《風火台》談五一遊行
- 五一遊行的空間隱喻──談城市空間的“階級化” (李展鵬,LONELY LONELY PLANET)

澳門博客:
- 鏡頭以外 (陸奧雷,流動城市記事)
- 我係土生土長ga澳門人...我一定去 (家龍工作室)
- 明明不是目擊者 (chong+neng = 忠+寧)
- 「槍聲」震驚小城 (CTM,班長手記)
- 警察叔叔 (CTM,Attachment)
- 要遊行,不要暴動 (CTM,濠筆留情)
- 大家的目的都達到了 (CTM,濠筆留情)
- 不要“意見接受,態度照舊” (CTM,濠筆留情)
- 代價何價 (亞MO歡迎你): (1), (2), (3)
- 不知所謂 (澳門事 澳門情)
- 仍然痛心 (澳門事 澳門情)
- 偏見?! (澳門事 澳門情)
- 民警衝突事件 (小城逸事)
- 隔岸觀火 (Zico The Choi)
- 開槍二/三事 (Janet's Blog)
- 澳門五一遊行 (裏‧太虛幻境)
- 五月一日 晴 (Lucy)
- 關於貧窮 (巴西之行)
- 晨曦隨感︰我們看了一星期的爛片 (朝陽里)
- 專欄:無題 (姚風,水冷抱冰眠)
- 超低能,唔好笑 (莫忘莫失)
- 五一。我思 (海洋的眼睛)
- 大學生最緊要『政治』﹖ (trac_mak)
- 無奈. 無言. 敢作!! (珍的嗎?)
- 自從那天以後 (深藍の天空)
- 5.1 遊行 (Prata Coelho)
- 電台節目分享 (『新聞再出發』)
- 五一遊行系列T恤設計 ( T.H.M.,我的舞臺)
- 沸沸揚揚 (簡單生活)
- 請停止吧 (簡單生活)
- 小學生的小問題 (本文因敏感未見報) (淩谷博客)

外地博客:
- 林雪上身 (馬家輝。稿紙以外)
- 澳門「騷亂」 (刁民公園)
- 關注澳門民眾遊行的幾點 (草飛之階~jovisky )
- 澳門騷亂 (Airport of Sunset)

外地傳媒講述的澳門故事:
- 小城瘋景 《明報》

(陸續更新,歡迎報料。)

2007年5月8日星期二

【轉載文章】陳志峰:寫給澳門青年的“戰書”

下面的文字,是來自一篇陳志峰在我博客上的留言,我覺得,應該讓更多的青年人看到,並且開展討論。你們可以反駁他的看法不對,也可以說出你們的内心的真正想法,嘗試指出問題所在,我更希望,透過大家在這裡的討論,能讓我們看見澳門未來的希望。/李爾

(轉載文章内容)

二十五年前,龍應台寫過一篇文章,她批評當時台灣的大學生缺乏社會關懷和國際視野。其中有一段寫得很生動:坊間雜誌選出來的大學校園“美女”,被人問到社會問題時,嬌滴滴地說:“好可怕喲!”吐吐舌頭。這樣“可愛”又“純潔”的大學女生為數不少,而且討人喜歡。我們的學生不僅止對台灣本身的社會、政治問題印象模糊,對台灣以外的國際情況就更加陌生了。伊索匹亞的飢荒、烏干達的政變、南美的游擊戰、天主教廷對墮胎與離婚的立場、菲律賓的軍隊暴行等等,都不存在,都沒有意義。(〈不會「鬧事」的一代〉,收入《野火集》內)

換了時間和空間,二十五年後的澳門,我們的大學生到底怎樣?答案由大家回答好了。

最近戰地女記者張翠容來澳,劈頭第一句就談到台灣“樂生問題”。她早前跑到台灣,聲援那邊的保育運動,她告訴我們,讓她最感動的,是那些自發性的、勇敢的站出來的大學生。撇開政治不談,整個“樂生保育”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公共議題,箇中至少牽涉三個不同的社會層面:文物保護、城市發展和弱勢關懷。學生參與其中,以客觀、中立和批判的眼光討論議題,其公民素質也因此提高。可是,現今澳門的大學生到底有沒有積極參與討論公共議題?

早前“藍屋仔事件”,引起社會上一陣討論文物保護和城市發展的熱潮,也勾起了澳門年長一代“胼手胝足”的集體回憶,這對於澳門的公民社會發展有著正面的影響。可是,整個“藍屋仔事件”,澳門大學生的參與程度怎樣?再看“歐文龍事件”,這起世紀貪污弊案暴露了澳門法制、監察和行政的很大漏洞,試問一個法制不健全、監察力度不足和行政容易疏失的社會如何邁向公民社會的道路,我們的年青人在這次事件中知道了甚麼?思索了甚麼?討論了甚麼?回應了甚麼?學習到甚麼?而春節的“金沙事件”同樣是值得讓年青人討論的議題,博監局發出指引要求金沙派彩,香港少女得到七十四萬到底對於澳門社會有甚麼影響?這次事件應不應該派彩?如果應該,理據何在?如果不應該,又因為甚麼?類似的社會議題,如果年青人參與其中,相信對於自身的成長,以至成為具有素質的公民有莫大的幫助。

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年青人把目光放得更遠一點,在這個全球化的年代,世界已經被“抹平”,我們不能獨善其身,全球與我們息息相關。香港的特首選舉、台灣的統獨議題、國內的物權法、中日外交角力、以巴衝突升級、伊拉克局勢不明、美國世紀校園槍擊案、全球暖化問題加劇……澳門的年青朋友,你們到底有沒有關心以上的議題?

從前我也寫過類似的文章挑戰澳門的年青朋友,我期望他們向我奮起反抗,我非常希望大家群起來罵我,罵我誤解了他們、看輕了他們、冤枉了他們;我更渴望他們告訴他們是如何積極關懷澳門社會,又如何熱心關心國際形勢,他們會用批判的眼光,分析時事,針砭時弊,褒貶世情。如果真的是這樣,我們公民社會的願景有望。

2007年5月5日上午11:50

2007年5月4日星期五

【文章轉載】張文光﹕澳門騷亂的槍聲和警號

(圖片引自:這裡


2007年5月4日《明報》

澳門司警的5響槍聲,不但誤傷300米外的市民,更重創何厚鏵的管治威信。

澳門的五一大遊行,沒有強大的工會作後盾,沒有具號召力的政治領袖,沒有傳媒的推波助瀾,竟有2000名滿腔怒火的民眾上街,揭示社會的深層矛盾,直斥腐敗的官商勾結,高舉何厚鏵下台的標語,爆發社會最深沉的怨氣:黑工外勞、貧富懸殊、樓價飛升,貪污腐敗,是澳門最嚴重的社會矛盾。

賭業金光燦爛的浮華,難掩底層市民的辛酸。不患寡而患不均,即使澳門國民生產值高於香港,博彩收入超越拉斯維加斯,但膨脹過度的賭業,製造新的階級矛盾;土地利益的分配,成為貪污的溫床,澳門怎能掉以輕心?

誤傷市民 重創何厚鏵管治威信

涉嫌貪污的澳門高官歐文龍,竟然一人掌管土地、交通、基建、運輸、通訊、環保、房屋、氣象等權力,卻缺乏監管制衡的機制,究竟是歐文龍個人的貪污,還是澳門管治制度的腐敗?回歸7年,澳門只有一幅土地要競投,300多幅土地藉協商賣出,這只算是封建社會的圈地運動,與資本主義的澳門格格不入,為什麼立法議會無力制衡,為什麼社會輿論置若罔聞?

歐文龍涉嫌貪污的款項有8億多,是夫婦6年公職收入的56倍。由於調查剛剛開始,8億多資產可能是冰山一角,但從歐文龍家裏搜獲的珠寶、名表、鮑魚、魚翅、雪茄、燕窩、冬蟲草等,多得蔚為奇觀,當中涉及多少餽贈,涉及多少官商勾結,涉及多少利益交換?如果有人真的收了8億賄款,意味更多澳門土地的利益,更多庫房應收的公帑,都流進賄賂者的金庫裏,這是否長時期的官商勾結,大規模的化公為私?如果不是香港廉署的偶然揭發,究竟要腐爛到什麼日子呢?

歐文龍醜聞爆發後,何厚鏵召開記者會說:「我現時心情沉重,下屬涉案,作為領導也要負起一定責任。」何厚鏵接說:「未有證據顯示,有其他公務人員涉案。」即使用常理來推斷,這樣龐大的涉嫌貪污案,歐文龍一家怎能隻手遮天?何厚鏵政府怎會長期蒙在鼓裏?即使貪污的過程隱閉,但藉批地和補地價,改變土地用途牟取暴利,早已成為街頭巷尾的談資,像著名的黑沙灣地皮,補9億地價將紡織地變為住宅地,一個月轉手竟以84億賣出八成權益。像路氹城的賭場用地,300億市價的土地只須補地價30億。這些明顯少收的公帑,如果用來興建公屋,改善貧富懸殊,恐怕五一遊行的怨氣大減,澳門司警也毋須開槍。

澳門的槍聲也是大陸的警號,經濟的迅速膨脹,必須有立法、司法和廉政機關的制衡,必須有獨立社會輿論的監察,才不會產生官商勾結的利益集團,才不會導致官迫民反的社會騷亂。

2007年5月2日星期三

爲什麽會這樣?


(摘自朋友發來的電郵分享圖片)

五聲槍響,澳門小城從此寧靜不再。
.
看著電視熒幕上扭打、叫罵、衝撞、踢打的場面,我和身邊人默默無語。老實說,對於“澳門人”的身份,我並沒有那麽深刻的感受,但是,看著身邊人從眼眶裏面流出的淚水,我完全可以感受到:真正澳門人的心,很痛。
.
澳門警察:好人,還是壞人?
.
老實講,我對澳門警察的觀感,一直都不錯。在澳門的這些年,和警察打交道,大多數時候,他們都是溫和有禮的。我至今還記得,很多年以前,自己在拱北不見了身份證,還好自己有留一份影印本在背包裏,於是跑到澳門這邊,不知所措地向警察求助,我記得一個好心的警察看了我的影印本後,其實,他們完全可以趕我回去大陸那邊,去經歷冗長的申報補失程序(在當年,這可能要花好幾天的時間),但他放我進了澳門,還叮囑我要第一時間去報失。還有一次,是最近我的朋友發生車禍,我趕到現場看情況,那些警察都很有禮貌,還不斷在安慰我的朋友,真的,和大陸警察動不動就頤指氣使的作風比較,澳門的警察常常讓我感動。
.
那麽,爲什麽在畫面上,我們的警察看起來如此暴力?對一些手無寸鐵的示威者又拽又打?看澳門日報的新聞,除了記者鏡頭對衝突畫面的放大之外,其實大多數的警察是很忍讓克制的。那麽,問題就不是看起來這麽簡單了,警方管理層的部署、籌劃、預計能力均在這起事件後面暴露出了僵化、落後、捉襟見肘的行政管理能力(而發生這些問題的,又何止警察這一個政府部門)。
.
爲什麽會這樣?
.
和朋友談論,大家都覺得澳門的問題其實相當嚴重,想當年,澳門失業率攀升,經濟情況最低潮的時候,大家沒有不滿、沒有怨言、沒有上街,可是,恰恰在經濟最繁榮的階段,在澳門不斷用各種只能用“奇跡”來形容的經濟數據形容它的發展的時候,我們卻會面對這樣一個結果?難道真的是“可以同苦,不能共甘”這麽簡單?
.
如果一個政府變得沒有效率、沒有承擔、沒有遠見、沒有同情心,勢必和他的人民越走越遠,那麽,接下來的這個問題就真的讓人黯然淚下:到底是什麽讓我們和氣友善的警察變成充滿暴力的國家機器?
.
明天,會不會更糟糕?
.
慢慢地,這幾天的談話焦點變成:澳門的中產會如何反應?無疑,現在的遊行活動,無論從成員組成到訴求理念,都是低下層的聲音,說的好聽些,是只求出氣,說的難聽些,就是一槃散沙。中產人士少見,理性探討也不多,可是,如果澳門的情況繼續惡化,受波及的民衆漸漸擴大,如果有更多的中產和理性人士加入的話,將來,澳門的民主運動會如何塑造成形?會是向臺灣模式走,還是向香港模式走?或者,乾脆發展出另一種澳門模式?而這種轉變走向,又會不會是我們所樂見的呢?
.
隨著現在行政長官的任期即將完結,新上任的行政長官亦不知能否駕馭越趨複雜的澳門政治權力局勢,將來的澳門會走向一個怎樣的未來?我想,眼下沒有人知道答案。
.
昨天,我們用眼淚和沉默一起經歷了一場向昔日澳門沉痛告別的混亂儀式,也許這正是上天給予我們的某種暗示:我們將一起面對的這個新澳門,再也不會像昨天那麽充滿溫情。
.
事件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