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7日星期三

「用生命跳舞」的許芳宜




說許芳宜與布拉瑞揚是“國際舞壇綻放耀眼光芒的巨星”,其實一點也不誇張。
曾任知名舞團“雲門舞集”首席舞者的許芳宜,自然是萬衆焦點——2005年就登上《Dance Magazine》封面人物並被列為「最引人注目的25位舞者」,紐約《觀察家報》更不吝筆墨地對她如此讚譽:「這位來自台灣的漂亮女舞者……讓你不再遺憾葛蘭姆已不在人世!相信就連葛蘭姆本身,也未必能像許芳宜所詮釋的米蒂雅一樣,驚悚、畏懼、令人動容。」這次在澳門的演出《37 Arts》由三支舞作構成,除了《37 Arts》及《單人房》外,更有「拉芳.LAFA」在澳門作2009年全球首演的新作《快樂頌》。本地媒體似乎著墨不多,顯然走寳。

然而,沒有走寳的,是這晚觀演的觀衆,在拉芳此次帶來的三支舞作中,全球首演的《快樂頌》是開篇之作,台上兩位舞者,一個舞者被動地被另一位舞者控制,仿若被人操控的傀儡,一個舞者在另一個舞者的帶領、移動之下,攞出不同姿勢,讓觀衆一邊看、一邊在内心自問:所謂的“快樂”,究竟在哪裡?然而,看著看著,舞者那豐富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似乎慢慢的為我們顯露出答案:誰說快樂一定要附和別人?誰說快樂不可以去主動尋找?誰又說身處緊張及壓力沉重的生活之中,我們不能自得其樂?主動找尋、更要主動去學習享受快樂,這支《快樂頌》要訴說的,似乎還是那個大家都知曉卻難以身體力行的老話:只要你肯用心,快樂,其實無處不在。第二支舞作是許芳宜一人擔綱的《單人房》,舞作從頭到尾只有她和坐落在舞台中央的一張桌子,桌子及舞者的影子投射在背後的白幕之上,許芳宜在台上舒展令人瞠目結舌的優雅舞姿,那華美細膩的動作,直令台下觀衆屏棄凝神,目不旁視,場面之安靜,甚至令人能感覺到自己的呼吸聲音。此作的確堪稱編舞布拉瑞揚“最詩意的作品”。

第三支舞作《37 Arts》則充滿了編舞者的智慧,聰明的布拉瑞揚很懂得就地取材,他充分吸收每一個舞者的特質編舞,因此,與其說此作是充滿玩味與幽默的現代舞作品,還不如說是非常出色的舞蹈劇場:非常完整的故事線令作品所表達的訊息十分清晰,更能夠令讓並非現代舞常客的觀衆也能輕鬆地看個明白。由此可見,現代舞,其實不必是令大家“看不懂”的舞蹈,《37 Arts》便真真切切地將現代舞藝術與普羅觀眾的距離拉近,或許,亦正是全場演出之所以此命名的原因所在?

許芳宜並非那種“天才型”的人,當年她“不管怎麼讀(書),就是進不去”,不過,凴著對舞蹈的狂熱和過人的毅力,她終于甩開了學業成績不好、内心自卑、英語水平差等種種障礙,晉身備受國際舞壇矚目的華人之光。在演後座談會上,許芳宜被觀眾問到“你如何能做得到這麼美的動作”,她回答:不斷練習,不練功就沒有了,其實若果你近距離看,你會發現一邊跳我臉上是顆顆豆大的汗珠在流……”許芳宜與觀衆分享說“堅強的意志很重要”。許芳宜被譽為瑪莎‧葛蘭姆的傳人,而正如葛蘭姆在自傳《血的記憶》裡的形容:“所謂‘命定狂熱’是指天生注定要對某樣事物有不計代價不問辛苦的狂熱。”雲門舞集的林懷民曾說:“葛蘭姆的故事,就是許芳宜的故事。”他說許芳宜是一個“為了跳舞可以不吃、不喝,她是個不跳舞會死的人”。正是對舞蹈的狂熱和堅持,才令來自臺灣的許芳宜舞出屬於華人舞蹈夢想的一片天空,而對於整天埋怨澳門地方小、機會少的我們來説,又會帶來怎樣的啓示?

沒有留言: